這些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都處于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的階段中,先是“新高考”改革,“3+3”模式和“3+1+2”模式,緊接著普職分流。這些變化給學生們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高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是很多學子希冀魚躍龍門的機會和出路。
復讀生,成最大爭議
在每年的高考大軍中,除了應屆生之外,復讀生的占比也是不容小覷的。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在2020年高考中,復讀生的占比大概28%,有的省份甚至高達40%。
可想而知,這樣的比例,讓高考的競爭顯得尤為激烈。復讀生也備受爭議,不少人大呼:這是對高考的不公平,也是對應屆生的不公平。
然而,誰又希望成為復讀生呢?如果不少因為高考失利、發(fā)揮失常、志愿填報失誤、滑檔、沒考進理想大學等原因,誰又愿意再次踏入如煉獄般的高三,再經(jīng)歷一次痛苦和挑戰(zhàn)呢。
部分地區(qū)明確禁止招收復讀生
為了實現(xiàn)更加的公允,為了抑制一些考生為進名校主動復讀成為高考復讀生的“主力軍”現(xiàn)象。多地區(qū)都在陸續(xù)推進高考改革。“是否可以復讀”已成為了近些年來,家長和學生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官方也作出了正式的回應。
貴州、四川、云南、黑龍江四省的教育行政部門,對普通高中實行了統(tǒng)一管理。
貴州: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四川:嚴禁省示范性高中不得舉辦復讀班。
云南:公辦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復讀生。
黑龍江:普通高中不得舉辦復讀班。
政策一出,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對于這幾個省的考生來講,無疑,高考失利,想要重新來過的機會變得更渺茫了。
政策變化大,復讀風險大
部分地區(qū)明確禁止復讀,而像河南、安徽等地區(qū),從政策上來講復讀情況良好,對于“3+1+2”模式新高考的河北、江蘇、重慶等地區(qū),復讀生的形勢是相對嚴峻的,畢竟如果要復讀,只有一年的快速適應期限。
總而言之,教育一直在改革,政策變化大,復讀風險也大。復讀也就了懸在頭上的一把劍。因此,希望學子們不要希冀于復讀。尤其是對于一些寒門學子來講,復讀也將意味著一筆不菲的開銷,尤其是只能在私立高中復讀的情況。
新高考下的復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都在實行新高考了。因此,對于可以復讀的地區(qū)的考生來講,復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機遇意味著可以自主選擇要報考的科目,如果考生在之前的6小門中有特別偏科的情況,就可以利用這個政策,有效避開,選擇一個相對更有把握的科目。
而挑戰(zhàn)意味著考生要在一年的時間重新掌握新科目的知識點,如果無法適應吸收,很難產(chǎn)生增益效果。
復讀的利弊以及建議
復讀對哪些考生來講,好處甚微。
一,已經(jīng)上了一本線,想沖名校的考生。高考既是考實力,也是考運氣。而有些學子固執(zhí)的“名校情結”讓他一而再地復讀。其實,選對專業(yè),前途未嘗不可期呢?
二、基礎差,學習能力差,沒必要復讀。每年的高考復讀生里,不乏一堆盲目樂觀之人。總以為經(jīng)歷了一次失利,會有所長進,改進。但其實最后還是相同的結局,復讀一定要量體裁衣,對自己有個清晰地認知。與其復讀,不如選擇感興趣的專業(yè),早一年上學,早一年就業(yè)。
復讀對哪類考生來講,是有利的。
能在復讀中翻盤的考生,一定是有自主學習能力、自律相對高的學生,他們可能只是因為發(fā)揮失誤,志愿失誤而被迫復讀。這類考生,基礎相對比較好,且有自己相對優(yōu)勢的科目。在復讀過程中也能明確地規(guī)劃好學習目標。
最后,對于即將成年或已成年的高三學子來講,復讀帶來的壓力和風險,想必他們也是心中有數(shù)的。高考倒計時19天,希望所有高三的學子們都能調整好狀態(tài),在高考中正?;虺霭l(fā)揮,為了高考,做著最后奮力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