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2020新浪教育盛典上教育演講的文字整理。演講者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爸爸。
他演講的題目是:《教育,我們這一代父母的迷?!?/strong>。
他以一名中產(chǎn)階級家長的身份,闡述了當前教育改革家長的迷茫與困惑。
語言很犀利,未必代表主旋律,但是他的困惑和吶喊或許能代表當下很多家長的心聲。
演講者,儲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段沂茄菡f家》全國冠軍。演講內(nèi)容如下:
剛剛主持人說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一聽我就渾身發(fā)麻。
因為這些年教育改革一個前提就是:這個好重要,這個特別重要,然后我們來加一門考試吧。
你們覺得教育改革這么多年,你們孩子的負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我真的覺得好害怕,孩子老讀書,不搞體育,我們就來考體育;孩子老讀書,沒有時間學音樂,我們就來考音樂……
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個中國家長能那么失敗。
比如我們剛才講自信,我怎么教我孩子自信?我自己都不夠自信啊,我孩子小學四年級拿他的數(shù)學題給我做,我不會做呀。
我把題目輔導完已經(jīng)精疲力盡了,還要教價值觀。
教育改革喊了這么多年,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社會的焦慮越來越明顯。
可是我們看看今天所講的這一切東西跟10年前講的有任何變化嗎?
改革成不成功不要問設計者,要問我們這些實際改革的承擔者。
3:00孩子放學,我5:30下班,中間這兩個半小時誰來解決?
上重點高中的名額就那么幾個,人人都要考大學,985、211就這么幾個。
我告訴他這不重要嗎?告訴孩子成績不重要?分數(shù)不重要?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如何懲罰成績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們。
如果成績不重要,北大老師的孩子就別上北大附中,就別上北大附小,把名額讓給我們這些在意成績的人好不好?
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清華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兒園,附小附中,上的不亦樂乎。
我都比你差這么多了,我的孩子比你差這么多?我們靠什么?那不得靠玩命嗎。
教育對于我們這些中等家庭而言,不就是通關(guān)嗎?
為什么海淀區(qū)競爭這么激烈,因為那樣全中國最多的考二代在哪里。
我再問問大家,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他們會告訴你,教育的第一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
但是有沒有人告訴你:在任何一個國家里,教育都是用來實現(xiàn)社會分層的。
相比于資本,相比于身份,相比于關(guān)系……通過考試來劃分人的階層是最合理的事情。
東方國家的考試是干什么用的?不是田園牧歌,為了幫助你成長,不!不!不!
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yè)以后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教育是干這個的。
所有教育專家講的所有的夢想,作為一個家長告訴你們,對我一點用都沒有。
我知道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會面臨什么樣的結(jié)果,我知道我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會面臨什么結(jié)果?
在我承受這么重大的壓力之下,你跟我講情懷,我怎么能夠接受?我怎么可以接受?
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知道我們重點高校里的農(nóng)村孩子越來越少,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松了嗎?
我的孩子在學四五年級的知識;他的同學已經(jīng)在學初中二年級的知識了。
我的孩子上8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他的同學上20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
我的小學是無憂無慮玩過來的?,F(xiàn)在我的孩子每天放學非常自覺的上輔導班,寫作業(yè),為成績焦頭爛額,這就是減負的結(jié)果嗎?
在出口有限的情況之下,壓縮了公立教育的時間,減輕了孩子在學校里的負擔,只會有一個結(jié)果,就是大家要掏錢在校外去買。
為什么現(xiàn)在農(nóng)村孩子競爭劣勢越來越大了?買不起、買不到啊。
我今天不是以一個教育從業(yè)者的人員跟大家講這段話,我是一個家長的名義講這段話。
因為我坐在下面聽了那么多的教育理念里面,我覺得怎么跟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
我非常困惑,我的孩子才四年級,還沒有到初中高中,我的萬里長征才是第一步,我的精神狀態(tài)就已經(jīng)有些恍惚了。
這個時代的教育是不是把太多的東西轉(zhuǎn)嫁到了父母身上?
你看,我們要懂輔導功課,我們要有時間接送孩子,我們還要陪孩子共同成長享受歡樂,我得多有錢才行。
我問問大家,設想一個每天工作10個小時的人(這是北京的常態(tài)),每天工作10個小時,每個月的房租或者是按揭占到他工資的40%左右,他還有父母要養(yǎng),他還有孩子要養(yǎng),他每天在通勤車上,在地鐵上的公交車上……
所以這樣的人群只有一個結(jié)果:不生孩子了。
中國的教育改革到今天為止,如果沒有勇氣反思這10年來對家長造成的壓力,如果沒有勇氣去面對現(xiàn)在真正學校課堂中發(fā)生的事情。
我寧愿我的孩子回到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時代;
因為在我那個時代的教育,起碼大家不是拼家里的錢,而是拼誰聰明,誰在課堂的學習效率高。
在我那個時代,起碼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還有時間踢足球,踢足球還不用考試!
我那個時候跳繩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今天要達到北京市的標準。
這個標準不好達到啊,連跳繩我都得送孩子上個輔導班才行!
我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給普通的家庭,給普通的孩子更多的機會,實實在在的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