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減”后的第一個學期,教育新變化相信我們大家都清楚了。
不補課、不留作業(yè)、中小學全面實行“5+2”模式……
但家長有必要清楚一點,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就能撒手不管了,“雙減”絕不是“放養(yǎng)”,教育不能光靠學校和老師。
9月5日,教育部發(fā)布了文章《“雙減”政策落地,有擔當的家長這樣做!》里面就有提到:
雙減,不減責任!雙減,不減質量!雙減,不減成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熏陶。減輕學業(yè)負擔,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
優(yōu)秀的父母不在于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養(yǎng)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
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共青團中央也專門發(fā)文回應:“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必須真正參與到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育人事業(yè)中。”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在“雙減”之下,家長更要做好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一個孩子將來優(yōu)秀與否,往往離不開家庭的影響。
1
有這樣一個比喻:“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發(fā)力,才能讓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擁有更好的人生。”
教育路上,老師是傳道授業(yè)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樣。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是老師和家長在奮力托舉。
“雙減”之下,家長更應該配合老師、支持老師,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份計較和指責,相互信任。
我們相信,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會越成功。
梁啟超回答道:“以趣味為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他不但自己注重生活的趣味,還極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實現自我。
梁啟超的孩子在不同的領域都做得十分出色,九個孩子中出了三個院士。
興趣是讓人擁有多元化思維和開闊眼界的起點,培養(yǎng)孩子的正當興趣愛好,對一個孩子的成才至關重要。
家長要從小注意培養(yǎng)并尊重孩子有意義的興趣愛好,細心呵護,逐漸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
3
《朗讀手冊》中引用了一首詩歌:“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父母讀過的書,不僅滋養(yǎng)了自己,還影響了孩子,在這種濃厚的讀書氛圍熏陶下,孩子會將讀書習慣融入到骨血里。
董卿說過:“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讓孩子愛上讀書。
知識教育可以讓孩子飛得更高,但身體教育卻能給孩子帶來健康的體魄。
而且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花一定時間參加運動,堅持鍛煉身體,能讓孩子上課的時候更加集中注意力。
運動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最佳助力器,運動讓孩子更加優(yōu)秀。
不管每天工作有多忙,請家長抽出點時間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教孩子愛上運動,才是幫助孩子實現人生進階最牛的那張王牌。
5
有句話說得好: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優(yōu)秀孩子是陪出來的。
陪伴,不僅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像一顆小樹苗一樣不畏風雨、茁壯成長,不僅學業(yè)越來越好,孩子整個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管平時工作再忙,也要陪陪孩子。
尤其是在“雙減”之下,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不如去真正地陪伴孩子。
請記住,孩子和父母共同度過童年時期的時光,才是健全人格最好的課程。
6
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則不僅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保護。
父母沒有規(guī)則的給予,孩子只會我行我素,不守規(guī)矩,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一個不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寸步難行;反之,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規(guī)則會成為他的鎧甲,護他一生周全。
教孩子遵守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是作為父母的職責。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要求孩子做到守規(guī)矩,自己更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
教孩子遵守規(guī)則,才是愛孩子的最高級形式。
7
教育家杜威曾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孩子未必需要多好的物質條件,但一定想要一個溫暖的家。
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對待事情能夠延遲滿足、情緒穩(wěn)定、內心充滿安全感和幸福感,把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很積極。
請在忙碌生活中,別忘了用愛去滋養(yǎng)你的愛人,同樣也滋養(yǎng)你的孩子。
父母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做家務,實際上是斬斷了孩子走向獨立自主的翅膀,讓孩子的未來走得磕磕碰碰。
因為一個愛做家務的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會不斷地思考和實施,從中獲得更好的專注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學會分擔和責任。
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意識到自己應該負擔的責任。
懂得適當放手,不包辦代替,讓孩子嘗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更不要心急,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就是孩子首要的模仿對象。
父母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的方式等,都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董卿說過:“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想要孩子變得更加優(yōu)秀,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起好帶頭作用,給孩子樹立一個表率。
為人父母要率先垂范本身,要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孩子才能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為人父母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不斷向父母靠近,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應盡快轉變思想,全力配合學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使其未來有方向。
用心教育,用心陪伴,關心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