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中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好像被送上了比賽場,他們需要在某個群體迅速成長,也需要盡快取得好成績。
最近有位寶媽在網(wǎng)上曬出孩子成績,原本以為是在炫耀,可仔細看過文案后,才發(fā)現(xiàn)不是這么回事。
這位寶媽的兒子剛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語文92分,數(shù)學98分,明明很高的成績,她卻非常焦慮,因為兒子排班級倒數(shù)第二。
誰也沒想到,孩子的成績明明很優(yōu)秀,可是卻排不上名次,換做其他家長,可能也會和這位寶媽一樣,非常焦慮。
可是,孩子只有2年級,期末考試每科能拿到90分以上,卻只能排倒數(shù)第二,這件事反應的到底是家長的焦慮,還是教育的弊端呢?
那么在小學時孩子們需要考多少分,排多少名才能算優(yōu)秀呢?很多家長不明真相,班主任給出正確分析,可以放心了。
01
小學時的重點并非分數(shù)和名次,而是習慣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應該獲得一些成績,比如考雙百分,排進班級前十名,這才意味著孩子聰明,將來也能獲得好成績。
但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這樣想絕對是錯誤的,因為剛上小學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習這件事也沒有太多概念,培養(yǎng)孩子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單刀直入。
所以,對于剛上小學的學生來說,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小學時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后也很難改變。
有小學班主任就曾表示,孩子在小學階段,應該以方式方法為主,對成績排名不要太糾結,如果孩子成績比較穩(wěn)定,可以保持在班級中上水平,家長就不用太擔心。
在短時間內成績和排名沒有太大變動,而且能一直保持到小學畢業(yè),就意味著孩子已經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此時家長對孩子的排名就不必太焦慮。
02
小學是初中和高中的基礎,家長要重視技能培養(yǎng)。
對于所有學生來說,小學是教育啟蒙,是適應學習適應考試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此時家長非常焦慮,只知道讓孩子提高成績,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排斥學習。
所以,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小學,家長最好找到合適的培養(yǎng)方式,最好不要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他們都能很快適應小學生活。那么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應該掌握哪些技能呢?
第一種技能:自主學習能力
想提升成績,不能只靠家長強迫孩子學習,而是應該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學習,也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從小學開始,家長應該系統(tǒng)地培訓孩子自主學習,比如教他如何使用字典、如何分辨符號、如何做預習做檢查等等,只要孩子不會的技能,家長都應該做出引導。
第二種技能:自理能力
其實從孩子上小學之前,家長就應該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自己準備衣物等等。
等進入小學后,還要教他們如何整理書包、如何整理自己的文具,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掌握。
正因如此,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他們能考取好成績,但卻是“生活白癡”,這樣的教育實則也是失敗的。
第三種技能:具備一定思考能力
想提高成績,正確的思考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就是因為我們會思考,遇到事情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決。
當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需要一定思考能力來分辨對錯,這對他們的思維有一定提升效果,對形成三觀也有很大幫助。
第四種技能:擁有自信
擁有自信,才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自信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也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沒有自信,他們是很難接受新鮮事物的。
當孩子擁有自信,他們遇到問題會從容面對,也懂得如何解決問題,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懂得如何為自己努力,提高成績信手拈來,家長根本不用操心。
總之,雖然小學中的“內卷”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但家長要懂得分辨什么才是對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方式,千萬不要背道而馳,這樣反而會給孩子留下學習很累的印象。
(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