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減負看似是好事一件,但帶來的后果卻只讓老師來承擔。
一直以來,為學生減負的口號從未停止,相關部門總是想要為學生群體做一些什么事,來減輕他們身上越來越重的負擔。雖然總是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方案提出,但高潮的到來還是歸功于“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的提出,卻是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切實的利益
補課機構相繼倒臺,家長想補課也無濟于事
雙減政策關于學生補課的要求可謂是引發(fā)了教育市場大換血,要求所有的假期補課行為都要停止。這樣一來,市面上90%的補課機構都選擇了關門大吉。因為補課行為要從周末改為周中,他們流失了80%以上的客源。
換句話說,如果他們還能夠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的話,哪怕是收支平衡都可以勉強接受,他們也不會出此下策。這不僅帶來了大量的補課教師失業(yè),還讓那些可以接受周中補課的家長求師無門。
但對于學生群體來說,無課可補簡直就是最大的赦免和恩賜。他們終于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了。即便家長們會變著法地幫助學生填滿他們的空閑時間。但沒有補課教師的困擾,他們的精神都不要那么緊繃了。
中小學生作業(yè)量直線下降,甚至一二年級的學生取消了書面作業(yè)
除了叫停學生的補課行為,減輕學生的補課壓力之外,關于課堂之內(nèi)的作業(yè)壓力也有所提及。中小學生的作業(yè)量要適當減少,絕對不能出現(xiàn)小學生每天晚上做作業(yè)到凌晨的尷尬,小小的年紀承受了太多。
另外,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的書面作業(yè)被全面取消,這算是減負中最大的變化!雖然很多家長會抱怨打基礎的年紀不應該如此荒廢學業(yè),這樣做只會助長小學生消極的學習習慣。但小學生們卻表示非常贊同,且非常興奮。
分析: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地站在學生群體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的話,我們或許也會對雙減政策這類的減負行為拍手叫好。但是我們是成年人,或許是教師,或許是家長,也或許是旁觀者,無論站在誰的角度上,都察覺不出減負的優(yōu)勢所在。
教研員:減負不是減教育質量,考試難度不會降。老師們抱怨連連
并且,在相關教研員分析相關減負政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最大的矛盾所在,那就是減負的初衷減的是環(huán)繞學生們周圍的壓力,但隨著減負改革的開展,教育者的行為卻發(fā)生了戰(zhàn)略上的偏移,導致教育質量卻受到了影響。
比如,因為減少學生的作業(yè)量,老師們?yōu)榱瞬挥绊懽鳂I(yè)質量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作業(yè)的篩選和刪減。但不同水平的老師對教育質量的敏感度是截然不同的,很可能他刪減掉的內(nèi)容才是最關鍵的。
另外,學生教材的刪減行為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將原本更有質量更有價值的課文刪掉,反而為了學生們的口味而替換了一些無營養(yǎng)的口水文。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就會出現(xiàn)很嚴重的問題。
導致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因素有很多,來自教師方面、學生本身,或是社會環(huán)境。但無論教育質量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問題,考試的難度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進而教育分層的選拔尺度也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嚴格。因此就導致老師們抱怨連連。
如果量變達不到要求,怎么產(chǎn)生質變?
減負和保證教育質量這兩件事,就像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一樣,看似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概念,實際上卻蘊含著很大的練習。只有保證了數(shù)量達到要求,才會發(fā)生量變,當量變發(fā)生之后,質變才會有大概率發(fā)生。
同樣,減負就好比量變,而保證教育質量就是質變。減負之后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精力就得不到保證,那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不影響教育質量的話,需要付出的努力該有多大呢?這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高的。
教育向來都是需要老師和學生乃至家長的共同努力
如果在施教的過程中,教師率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剩下的工作就要落在學生和家長的身上了。學生要做的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但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學生們的遺傳素質不同,執(zhí)行“任務”的效率也會有所差別。
如果父母給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勵的話,學生們的信念就會更堅定一些。但如果家長的配合度不高,甚至還借機生出事端的話,恐怕學生們就會趨利避害,放棄努力或是聽取教師的意見了。這樣一來,教育質量將無法被保證。
今日提問:
你覺得減負和教育質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文章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