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趕上過年,長輩會給學生壓歲錢,有著美好的寓意,然而,父母往往就盯上了,花了不少心思要拿走。
父母常用的套路就是“媽(爸)幫你保管,你太小了”,信誓旦旦地保證,等用的時候再給你,長大一點會發(fā)現(xiàn),管著管著錢沒了。
還有的家長是趁學生不注意就拿走了,這招適用于年齡小的娃娃,等娃娃長大了,家長就開始用“偷換概念”的方式,直接說到:“沒有我哪有你,哪有壓歲錢,就應該給媽媽”,學生小也反應不過來,只好乖乖給家長。
更多的家長用“連哄帶騙”的方式,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學生逐漸被弄得暈頭轉向,最后一分錢沒剩下,都到了家長的腰包里。
家長覺得學生小,過一會兒就忘了,要么覺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自己小時候也這么過來的,殊不知,已經(jīng)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傷害。
那些被父母“騙走”壓歲錢的學生,他們會變成啥樣?答案有點扎心
別看學生年紀小,好像什么事不懂得,實際上他們心里很明白,越來越多的學生不上當了,想要自己保管壓歲錢,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放棄無謂的掙扎。
一檔節(jié)目里,小學生直接揭穿了父母的謊言,“我的壓歲錢是不是都被你拿去買鴨脖了?”簡直是靈魂拷問,聽著好笑卻又有點心酸,這句吶喊說出了無盡的委屈和憤怒。
甚至有的學生知道家長拿走了壓歲錢,選擇離家出走,多虧被警察發(fā)現(xiàn)了,不然,一旦釀成悲劇,后悔都來不及。
以上幾件事,足以看出,父母“騙走”學生的壓歲錢,對他們產(chǎn)生了多大的傷害,對家長的信任將大打折扣,迫于家長的威嚴,不敢說出心里話。
長時間壓抑負面情緒,容易對家長的教育產(chǎn)生抵觸情緒,認為家長說話不算話,心里有怨氣,結果很容易導致親情出現(xiàn)裂痕,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這件事還沒有想得那么簡單,不是哄哄學生就能好的,也不是家長下次不做就行了的,家長這樣做很有可能會犯法。
“騙走”學生的壓歲錢,可能會犯法,不少家長還不知道
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長輩給了學生壓歲錢,已經(jīng)形成了一方純獲利益的贈與合同關系,孩子選擇接受,便是成立。
即便是父母給的壓歲錢,也構成了贈與合同,屬于孩子的個人所有財產(chǎn),又有規(guī)定,8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的分界線。
通俗地講,學生到了8周歲,有權自己支配壓歲錢,不想交給家長保管,家長私自拿走且不告知學生,或者交給家長保管,家長給花了,都會觸犯法律,8周歲之前就沒有問題。
當然,家長是好意,學生年紀小,長輩給的壓歲錢,加一起少說有幾千,多的上萬,金額比較大,家長不幫忙保管,容易養(yǎng)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以后再教育會很難有效果。
家長想教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花錢習慣是沒問題,但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應該多給學生講道理,教育學生有正確的觀念,以及如何做是對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家長要幫助學生來做金錢分配,可以用來買自己一直想要的禮物,或者儲存起來,再或者聽從學生的意愿,要不要拿出來一部分回饋給家人。
也是教育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的好機會,家人全心全意照顧學生,學生對此不是感到理所應當,那么,用壓歲錢給家長買樣東西的形式,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親情,做一感恩的人。
筆者想對家長說
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將起到教育意義,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不要總是理所應當?shù)卣J為,學生就必須被家長管,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要傷了學生的心,更不要因自己行為不恰當,影響了親子關系。
教育的一門技術,大部分家長還是“小白”,需要認真學習,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有利于學生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人,學生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zhì),哪怕成績不是很優(yōu)異,將來發(fā)展也不會錯,反之,一個沒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學習再好也沒啥用。
抓住每個教育的好時機,注意教育的方式,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要多學習,不要再隨便拿走學生的壓歲錢,將其視作一次教育的機會要更好,處理好了,還能對親子關系起到促進的作用。
今日話題:你小時候的壓歲錢是不是也被家長拿走了?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圖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