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中國父母的眼中,只要子女發(fā)展得好,自己做什么都在所不惜。從孩子上小學到上大學,甚至是畢業(yè)之后的就業(yè),家長都會盡心盡力地為子女籌謀。
隨著現(xiàn)在畢業(yè)生的逐年增多,不少大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都面臨著就業(yè)的難題,尤其是在學歷上并沒有優(yōu)勢的普通學子,更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考研也成為了學生畢業(yè)后的熱點選擇。
“新型啃老”逐漸興起,家長卻蒙在鼓里,還以為兒女很上進
除了考研之外,很多學生想要獲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也會將目光放到考公務員上,以此獲得一份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也非常有吸引力。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有關部門提出考研,考公等進行擴招,給更多大學生考學或就業(yè)的機會。
隨著考公和考研的不斷擴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把目光放在各種考試上。然而龐大的考研,考公隊伍中,有些學生是真的想給自己的未來求一個保障,而有一部分學生卻是想有一個逃避工作的借口,以此來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內(nèi),不想承擔自己的責任。
這些大學生美其名曰要通過考試,以后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畢業(yè)以后不工作,就在家里備考,還需要靠父母養(yǎng)著。在家長的眼里,學生這樣的行為是懂得上進的,做家長的要成為學生的后盾,無條件支持學生。
最關鍵的是這些學生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并不認真,只是要給自己不想工作找一個合理的借口,有些已經(jīng)連續(xù)落榜兩三次了,還不想放棄,依然要繼續(xù)參加下一次考試。
很多家長看到這樣“努力上進”的學生,認為學生很懂得上進,殊不知這是一種新型的啃老行為,而父母卻被蒙在鼓里。學生給家長營造出一種追求上進的假象,實際上卻沒有盡心盡力,一次次考試失利,不僅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也消耗著家長的血汗錢。
學生在報名考試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畢業(yè)以后很多學生會選擇參加各種考試,為自己謀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但很多學生都是盲目報考,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學生在報考任何考試之前,都應該對自身的能力和考試的難度做一個了解,通過了解,學生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競爭力以及能否成功上岸的可能性。
學生通過了解,如果決定了要報考,就要給自己指定一個學習計劃,詳細到每一天的具體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合理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查缺補漏,針對自己的強弱學科,做好充分的復習準備。
學生決定考研的話,也要給自己定一個時間限制,如果失敗的話,不能一直考下去。比如說考研的話,每年只有一次機會,學生可以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可以考一次,也可以考兩次,但不能盲目地考下去,執(zhí)迷于考試的話,就需要家長不斷提供經(jīng)濟支持。
大學生不想成為啃老族,要怎么做
相信很多大學生都不想成為啃老族,看著家長一把年紀還要為學生的前途付出。如果大學生不想成為啃老族的話,就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參加各種考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yè)的難題,但也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謹慎報考。
其次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要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比如學生會或是班委會等,在不斷的鍛煉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即便不參加考研或是考公,也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學生在校期間要好好表現(xiàn),爭取能夠入黨,或是擔任班委會成員,爭取在校期間就把該考的證書考下來,比如所學專業(yè)的各項證書和英語四六級證,這樣就業(yè)時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加分項。
而且學生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沒有為理想付出過的人生是殘缺的。也要認清社會現(xiàn)實,并且學會去接受,社會競爭激烈這是現(xiàn)實,但在這激烈的競爭中,也是相對公平的,適者生存,想要立足,就要不斷的付出努力和勞動,這是逃避不了的。
總之,考研和考公只是一條找到更好工作的途徑,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學生想要報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大學生不想成為新型的啃老族,就要從思想上開始改變自己,脫離舒適圈,靠自己努力奮斗才能獲得美好明天。
(素材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