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小學同學聚會時,我的一個發(fā)小說過曾跟黃帥同在北京工業(yè)大學上學,他印象中的黃帥穩(wěn)重內(nèi)斂,話語不多。
作為同齡人,我們都很關心黃帥成年后的生活點滴及工作情況。
“黃帥”這個名字,許多40歲以上的人都會記得。
她于1960年出生于北京,2017年2月1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7歲,她的一生坎坎坷坷,讓人痛惜。
30多年前著名的“小學生事件”后,黃帥的人生走向低谷,面對跌宕起伏的人生,她曾無力承受生活的壓力,一度想要放棄努力,消沉下去。
后來靠著父母的鼓勵和開導她最終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沒有影響學習,高考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工業(yè)大學。
之后在日本以研究生身份留學,畢業(yè)后拿到碩士文憑最終又回到北京,留在母校北京工業(yè)大學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女編輯。
她曾出國到日本留學、工作、生子?;貒?,回歸正常生活的黃帥對自己的過往很有感悟,她把自己的體會寫成日記,還發(fā)表過自己的散文集。
黃帥的人生幾經(jīng)風雨,靠著勇氣和毅力追求理想,走向美好的生活。出國后她過著平靜的生活,她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黃帥求學工作經(jīng)歷
1973年,黃帥在北京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一小學上小學。
1979年9月至1984年9月,黃帥在北京工業(yè)大學讀大學。
1984年9月,分配到北京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工作。
1986年,東渡日本出國留學讀研。
成年后的黃帥,優(yōu)雅知性,文靜平和。
歲月似乎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像許多做了母親的女性一樣,舉止禮貌而溫和。
黃帥早已習慣了人們看她時的驚訝的眼神。
終于如愿考上大學
由于黃帥的父親在外地生活,身為長女的黃帥初中還沒畢業(yè)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成了家庭的主要支撐。
那時,16歲的黃帥要帶著9歲的妹妹和身患重病的媽媽生活。
遠在外地的父親時時擔心她們,不斷托人給心愛的女兒捎話:“小帥,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使你倒下,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一個人可以使你挺立,這個人還是你自己。你一定要堅持住……”
1979年1月,黃帥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了高中學業(yè),她的成績單上,除英語在高二第二學期的成績是“良”外,其余全是“優(yōu)”。
可是此時社會上對她的偏見依然存在。1979年1月,黃帥以優(yōu)異的成績,領到了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頒發(fā)的高中畢業(yè)證書。
回憶過去,黃帥曾對記者說:“我之所以能走過那段難過的日子,除了父母的鼓勵和我自身的堅強外,還有不少好心人的關懷和幫助。
那時,我們家的煤氣沒有了,我和妹妹力氣小,我們樓上的叔叔、阿姨們關心我們,搶著幫我們把煤氣罐換好后再抬到樓上。
有幾個同學每天陪我一起上學下學,路上有人向我扔來石頭,同學為保護我,石頭常常會落在她們身上。
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拍著我的肩膀安慰我說:‘在我眼里,你還能成為一個三好學生’……”
高中時緊張的高考復習開始了,黃帥卻感覺心力交瘁,狀態(tài)差到了極點,自己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復習功課。
父親知道了女兒的這種狀態(tài),很著急,不知道怎樣安慰女兒才好,她給黃帥寫下了八個大字:“沉著應戰(zhàn),一定勝利!”黃帥咬牙堅持學習,她終于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考上了北京工業(yè)大學。
讀大學后人生有轉(zhuǎn)折
1979年,黃帥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她寫的4個選擇都是北京工業(yè)大學。
1979年,她報考了北京工業(yè)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
黃帥解釋說,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確保能留在北京,因為當時父母的身體不好,她的身心狀態(tài)也不佳,所以不愿離開北京遠離父母。
黃帥對于北京工業(yè)大學充滿了感激之情,因為在大學里,過去的陰影漸漸遠去,她的心情漸漸平靜,在這里,她享受到了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的快樂。
1979年9月5日,黃帥跨進了北京工業(yè)大學的校門,開啟了人生新的目標。
1984年9月,黃帥以優(yōu)秀的成績,被分配到北京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工作。
赴日10年,結(jié)婚、生子
兩年后,她加入了浩浩蕩蕩的“留學大軍”,1986年,黃帥申報了美國和德國等多所院校的研究生。
很快,她就收到德國一所大學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梢粋€偶然的機會使她改去了日本。
黃帥在日本的留學生活是緊張的,雖然很艱苦,不過,她還是承受了漫長的孤獨歲月。
她住的地兒曾因洗衣機漏水淹到樓下住戶,樓下的房東跑上樓來,把門砸得震天響。
無奈之下.她抱起家里僅有的一床被褥投入水中.一邊跪著堵水一邊流淚……
1993年春,黃帥正在寫畢業(yè)論文。就在參加答辯之前,她不小心在洗澡間滑倒,摔傷了背部,她的兩只手怎么也夠不著疼痛的部位貼鎮(zhèn)痛的膏藥。
她趴在床上痛哭起來,深深體會到了孤單的滋味。
第二天,她堅強地爬了起來,忍著疼痛順利地完成了論文答辯。
1993年,黃帥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學術碩士”學位,她來到日本三和綜合研究所工作。
之后,她結(jié)婚成家。1996年的冬天,她生了一個兒子,像許多日本女性一樣,做了兩年家庭主婦。
回北京去母校工作
在日本呆了10年,黃帥一直想念祖國思念家。
一次,她回國和北京工業(yè)大學的出版社社長促膝長談,社長說出版社現(xiàn)在缺編輯你來嗎?
黃帥回日本很快就收拾好行李,1996年12月,她結(jié)束了在日本10年的“洋插隊”,回到了祖國北京。
不久,她帶著對母校的深深眷戀,成為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的一名編輯。
天倫之樂彌足珍貴
黃帥的先生是一個在北京長大的山東人。
她描述她先生時說:“他的性格和我不一樣,我太細膩了,他比較粗放豪爽。”
當初她和愛人認識時,當他知道黃帥就是那個七十年代著名的小學生時,并沒有太驚訝:他說:“看不出你那么出名??!”
黃帥說起家庭笑聲特別爽朗,在日本,黃帥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黃帥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生活。
黃帥說,還沒有想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告訴孩子她這一段歷史。
“他還小,我寫的書也在,我也會繼續(xù)寫下去,他長大后愿意看,或者他有能力理解的時候再跟他說。”
黃帥說到兒子時,臉上溢滿了幸福。
《黃帥心語》出版后,她給遠在加拿大的妹妹也寄去了一本。
姐弟倆共同走過那段艱難的歲月,后來都遠離了風雨飄搖的日子,感情特別深厚。
她們都走出了陰影,在陽光下燦爛起來。
黃帥人到中年過日子心情悠悠然,她喜歡看中央十套的科教節(jié)目,每周末會去看望父母,她很享受這樣的溫馨生活。
她說“人到中年,我的心愿就是悠悠度日,希望自己的心靈有余量可以欣賞到周圍美好的一切,而不要穿上紅舞鞋,永遠在旋轉(zhuǎn)。”
普通百姓眼里的人間煙火和平凡的日子是黃帥心里最享受的生活。自從有了兒子以后,她就成了一個母愛泛濫的媽媽。
夏天,她因擔心空調(diào)會對兒子的身體有傷害,就會一宿一宿地為兒子扇扇子;喂兒子吃飯,每口飯她都要在小勺上精心的布局。
米飯墊底,肉、蛋放在中間,再在上面放上蔬菜,力求做到營養(yǎng)均衡;
兒子笑一下,她就會覺得已看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在吐蕊;
兒子哭一聲,她就會緊張得不知所措;
黃帥也深深的愛著父母,有人問她:你為什么不改名?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麻煩。
她說:“父母起的名字是有些來歷的,不要改。”
原來,黃帥剛生下來時,不會啼哭。
父親說,給這個女孩子起一個強有力的名字,不然的話,像她這么一個孱弱的小生命說不定就會夭折了。
于是她就有了一個像男孩子的名字——黃帥。
小時后,她體弱多病,父母帶她走遍了北京各大醫(yī)院去看病。為了她身體健康,7歲時,父親還教會了她游泳。
出國留學時,她和父親談起日本的各種商業(yè)誘惑,父親囑咐她:“千萬別讓你的寶貴年華被錢奪走。”
這對黃帥世界觀的形成,影響深遠。
在說起母親時,黃帥說母親是她的空氣和海洋。
在日本的10年。她沒有一天不想媽媽的。
回國后,不論多忙,黃帥每周都要帶兒子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
她會把自己寫的文章拿給老父親看,老人家太累了,她會依偎在父親身邊,讀給他聽。
承歡在父母膝下的天倫之樂,是多么彌足珍貴。
父親70歲生日時,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買一輛三輪車,然后拉上老伴和外孫去兜風。
黃帥知道后趕緊給爸爸買了一輛三輪車……
黃帥的媽媽是個足球迷,她每次回家都忘不了給母親買份《足球》報紙。
黃帥還給大家買了一臺大彩電.放在父母的臥室里,這樣母親就不用和外孫爭搶電視看了。
《黃帥心語》是黃帥80年代末留學日本時寫的,內(nèi)容多是她在“小學生事件”后的點滴經(jīng)歷。
她說:“這本書寫得不是自傳,只是這些年來的一些感悟。”
從小到大,她的日記估計達到幾百萬字,存留至今的并不多,因為日記曾經(jīng)惹來大禍。
讀大學時,媽媽發(fā)現(xiàn)她仍在寫日記,嚇得懇求她永遠不要再寫文章,好像女兒一動筆就會醞釀災難。
她只得含淚燒掉了自己在中學和大學時代的一本日記本。
直到后來留學日本,她才重新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心緒。
她給日本的華人報紙寫稿,當年主持《天涯孤旅》欄目時,有5個月的時間,她堅持每星期給《北京青年報》寫稿子,這些日記和文章現(xiàn)在組成了《黃帥心語》一半的內(nèi)容。
書中寫下了她對于母愛、友情和人生的各種感悟。
青少年時期的黃帥承受了很大的挫折和壓力,成年后的黃帥用勇氣和堅強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可是時間并不會因為黃帥的勇氣而永久定格,2017年12月,這位與命運抗爭的黃帥女士因病去世,享年57歲。
她的離去引起了很多人的懷念,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她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素材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