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檔72所大學“入列”,教育部發(fā)文,給師范院校下達了“新任務”:組團發(fā)展。這就像是班主任下令成立學習小組,讓績優(yōu)生和中等生去幫助學困生。
如果把72所師范院??醋魇且粋€班(起個名叫“師范班”吧),那么全班就總共被劃分成了10個學習小組。
每個學習小組中,組長的“身份”,要么是正副班長,要么是學習委員,要么是小隊長。后進生們一般有三個特點:家比較遠、成績比較差、家境也不太好。下面咱們就來“檢閱”一下這10個學習小組。
第一小組
第一小組的組長是師范班的班長,北京師范大學,全國最優(yōu)秀的師范類院校,全班學生學習的對象。她家家境最殷實(預算多),家就住在班主任家旁邊(北京),學習成績最好(綜合實力強、錄取分數(shù)高)。
這一組里的中堅組員是西北地區(qū)的西北師范大學,華東地區(qū)的安徽師范大學和西南地區(qū)的四川師范大學。其中西北師范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是親戚(同根同源),安徽師范大學剛剛買了套新房子(本部在蕪湖,省會合肥開設了新校區(qū)),值得關注。
這一組的后進生分別來自四川、青海和安徽,各自都有住的離自己家比較近的中堅組員,可以就近得到幫助。
第二小組
第二小組的組長是師范班的副班長,華東師范大學,班里除了班長之外,人人都要仰視她。她家距離學校沒那么近,所以不用像班長一樣,受到那么多的約束,課余生活十分豐富多彩。她的學習成績在全班排名第二,家境也相當不錯。
第二組的中堅組員,分別是西南地區(qū)的云南師范大學,華東地區(qū)的江西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這一組的后進生分別來自云南和江西,同樣擁有自家的鄰居可以依靠。
三到六組
從第三小組到第六小組,這四個小組的層次要比前兩個小組低一些,因為他們的小組長不是正副班長,而是班里的四個學習委員: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
正副班長和學習委員都直屬于班主任,是班主任(教育部)的嫡系部隊。但正副班長是跨地域大范圍幫扶,四個學習委員則屬于精準地域性幫扶。
第三組的中堅組員和被幫扶對象多數(shù)都在東北和西北,第四組在華中和西南,第五組在西北和華南,第六組在西南和西北。與第一組和第二組每組有四名后進生不同的是,第三組到第六組每組只有三名后進生。
七到十組
從第七組到第十組,這四個組的組長已經(jīng)不是班主任的嫡系部隊了,她們不是學習委員,而是小隊長。首都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都入選了雙一流,但她們都是省屬大學,而不是前六組組長那樣的部屬大學。
第七組到第十組同樣是精準地域性幫扶,第七組的中堅組員多數(shù)在華北和西南,第八組在華中和西北,第九組在華北和華南,第十組在華北和華中。每組有三名后進生,與前六組一樣,后進生不是“學院”,就是“師專”。
分檔明顯
從這份包含72所師范類院校的名單當中,我們大致上可以把所有院校分成六個檔次,前三檔都是組長,第四檔是中堅組員,第五和第六檔是后進生。
第一檔是正副班長,都是部屬院校、985、雙一流;第二檔是學習委員,都是部屬院校、211、雙一流;第三檔是小隊長,都是省屬院校、211、雙一流。
第四檔都是省內(nèi)頗有影響力的四非高校,都叫“大學”(只有長沙師范學院例外);第五檔都是省內(nèi)的一般四非院校,都叫“學院”(青海師范大學、阜陽師范大學、贛南師范大學、伊犁師范大學除外);第六檔也是后進生,都叫“師專”,都不是本科院校,都地處偏遠。
看看“師范班”的整體狀況,和咱們身邊的學校狀況何其相似?績優(yōu)生受到的關注最多,家里條件都不錯;中等生受到的關注比較少,身上亮點也不多;后進生當中有不少都是住的遠、條件差。
對于師范院校的六檔分類你怎么看?你所在的組織里是不是也有著明顯的階層劃分?來評論區(qū)聊聊吧。
(素材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