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呀?”很多家長出于對小學生的關心,會直截了當地問出這樣的問題,其不知容易讓思想發(fā)育還不成熟的小學生,在心里種下一顆“會被欺負”的種子。
基本每個小學生在學校都會出現與同學鬧矛盾的情況,小到吵幾句嘴,大到動手打幾下。對于幾年級的學生來說,基本可以通過找老師幫忙,來解決各類小摩擦,那高年級學生呢?
高年級學生會覺得找老師告狀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如果跟家長說又顯得自己很沒有主見,于是會主動承擔起處理人際關系的責任。不過他們畢竟年紀小,處理方式難免讓人哭笑不得。
小學生“絕交書”走紅,簽字畫押還挺正規(guī),老師:放學別走!
小學生與同學吵架的理由可以有很多,比如同學投票選班長沒有選我,比如童鞋把我借他的橡皮弄丟了,比如同學這節(jié)課下課沒有主動過來找我一起去廁所等等。
小學生又能有什么壞心思,他們基本不會在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選擇背后搞鬼。更多的小學生會本著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決心,用一紙絕交書來斷絕自己與同學的關系。
過來人都知道,小學同學雖然會在同一個屋檐下學習生活6年,但是隨著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升大學的不斷變動,小學同學在10年之后仍舊聯系的情況,并不多見。
但是小學生在與同學朝夕相處過程中,內心一般都是將對方當成自己一輩子的好朋友的。所以“婚禮葬禮都別來”這句話,應該是小學生在絕交書里說得最狠心的話了吧!
成年人在寫合同時,為了避免因為對方反悔而侵犯自己的利益,會采用簽字畫押的正規(guī)方式。小學生也不知道是從網絡上學來的,還是根據自己的直覺自學的,也利用到了絕交書上。
不過小學生畢竟知識水平還是不足,百密一疏之下,讓我們發(fā)現了絕交書中的錯別字:是如同陌路,而不是“漠”路。網友調侃道:字會寫得不多,膽小脾氣還挺大,還是先把書讀好吧。
其實老師和家長都是過來人,大家都知道小學生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前腳剛寫完絕交書,后腳都忘了兩人是因為什么原因鬧矛盾,然后又屁顛屁顛的湊到一起寫作業(yè)了。
但是小學生怎么會錯過那霸氣側漏的遞交絕交書的機會,又怎么會讓自己失去社交圈子中這么有儀式感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小學生能從寫絕交書這類應用文上,提高寫作能力,也是不錯的。
小學生“絕交書”走紅,簽字畫押還挺正規(guī),中學生和大學生看完后,仿佛想到了自己的小學時代,忍不住要被這充滿童真和單純的情節(jié)所打動。不過老師和家長看完想的就比較多了。
老師看完直言:放學別走。因為對于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老師是非??粗氐?,老師更希望學生們在提升學習成績的同時,共同營造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而家長另有自己的擔憂。
小學生的世界與大人不同,家長不適合過分參與小學生的社交圈
不少家長在發(fā)現孩子寫絕交書后,第一個想法是孩子是否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而此時如果趕上小學生情緒激動時,就容易說出一些偏向于自己的話,進而讓家長護子心切。
不乏一些家長在孩子與同學產生矛盾時,會根據一面之詞,公然在班級群質問對方家長,或者指責老師沒有管理好班級紀律,家長直接去學校幫孩子打抱不平的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其實家長擔心學生被欺負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小學生的世界與大人不同,家長最好不要干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必要時家長只需通過家庭教育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就行。
當學生學會了如何處理同學關系,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避免矛盾發(fā)生、去處理已經發(fā)生的矛盾,以及會盡量避開與那些并不禮貌的同學來往。這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那么家長又要如何教會學生為人處世呢?首先家長要當好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的處理社交關系,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去學習。其次家長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社交情況,去做一些適當的幫助。再次家長要改變袒護自家學生的心理,既不要覺得自家學生哪哪都好,也不要將對方否定的一文不值。最后家長要教會學生“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己夠優(yōu)秀,才會有更多好朋友。
今日話題:你上學時,寫過絕交書嗎?
(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