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學生的成長之路上,家長和老師各自承擔著重要的職責,而老師更是學生學業(yè)生涯中的指路明燈,所以他們身上的擔子很重。
從小到大除了父母之外,學生接觸最多的成年人就是老師了,而教師的品行與能力都影響著學生的三觀與未來前途,因此對老師嚴格要求是合情合理的,畢竟“教書育人”不是說說而已的。
凡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制度也在發(fā)展完善,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界終將要“變天”了,有些老師或將因不符合要求而被清退,教師隊伍看后有些慌了。
教師行業(yè)迎來新規(guī)定,部分教師或面臨清退危機,有些人坐不住了
近些年來教育界不斷發(fā)展完善,各種制度也在更新換代,足以見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而教師作為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群體,“嚴抓”是必然的趨勢,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可能被清退,這樣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危機意識。
首先就是很多地區(qū)都將落實“末位淘汰”機制,也就是說教師也要開始看“業(yè)績”了,每年會對老師進行兩次審核,從教育教學能力到品德修養(yǎng)進行全方面考核,如果沒有達標的話就會被淘汰,從而失去自己的“鐵飯碗”。
這樣一來讓很多想“躺平”的老師不得不認真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讓年輕教師更有危機意識,要想不被淘汰就要不斷完善自身能力。
另外教師行業(yè)將對“無證上崗”的情況說“不”,教師必須持證上崗,該制度對城市或者是年輕教師來說不算什么,但在很多老教師或者是偏遠山區(qū)的教師中,依然會有工作多年卻并未取得教師證的情況。
而這些教師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可以根據他們的付出給予一些制度“傾斜”,幫助他們順利拿下教師證,不要讓一本證書磨滅了他們的貢獻。
“嚴抓”教師素質,不僅是對在職老師的敦促,更是對學生負責任
從呱呱墜地到成人成才,教師在學生的人生畫卷上留下的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對學生的影響不亞于家長,如果教師隊伍質量不過關很可能帶歪學生,所以“嚴抓”是必然的。
當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后,學生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雖然嚴格要求可能會給老師更大的壓力,但卻是從“為學生負責任”的角度出發(fā),所以老師也要正確看待這些新標準新要求。
而且對教師隊伍“嚴抓”之后,會讓教師有了危機意識,將那些在崗位上“渾水摸魚”的老師揪出來,有助于肅清教師隊伍,同時也會敦促新老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努力完善自身以保住“鐵飯碗”。
更嚴格的要求會讓老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制度的執(zhí)行也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刀切”,安頓好老教師,不讓他們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被淘汰,畢竟他們也是勞苦功高的,可以讓其退居二線,輔助年輕教師成長,促進教師隊伍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想要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改善教學能力是基礎,培養(yǎng)師德才是根源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傳授知識是基礎,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是根本,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兩手抓才能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拧?/strong>
學生從老師的教學中汲取知識,但學生之間存在著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差距,因此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方法后,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師。
另外老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認真、負責、細心地教好學生,不能帶有偏見去教學,始終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想法去教育學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師德的培養(yǎng),學習優(yōu)秀教師身上的好品質,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學校也要嚴抓教師的品德,不讓任何德行有虧的教師坑害學生的未來。
【筆者寄語】對教師隊伍“嚴抓”是正確的,老師們保持平常心看待就好,相信只要認真負責地工作就不會畏懼這些條條框框,不過教師制度改革也要有人情味,對老教師和鄉(xiāng)村教師理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當然家長也不要矯枉過正,給予老師足夠的理解和尊重,相互協作,共同帶領學生走向更璀璨的未來,這才是教育的要達到的效果。
今日話題:你認為教師制度還應完善哪些地方?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