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高齡教師依舊活躍在講臺上,而中小學中50多歲的教師就已經開始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工作強度、職業(yè)成就感以及收入的差距,這三點直接影響了教師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tài)。
我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贊美老師,老師對學生的付出是無私的,在教學崗位上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學生們。
這句話贊揚的是老師為了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古時候的師者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確實值得贊揚和尊敬, 但是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這樣的贊美有時對老師是一種變相的綁架。高中三年的努力就是為了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如果成績相差比較大,可以學習《瘋狂600提分筆記》(福建師范大學發(fā)貨)里面有解題技巧,答題技巧,以及9大科目知識考點,直擊高考考點!
張桂梅校長榮獲了“七一勛章”,她還說只要自己有一口氣在,就要站在講臺上,讓人聽了好不感動。
其實張桂梅校長今年已經64歲了,如果按照教師退休的規(guī)定,她早就該在55周歲就退休了,現(xiàn)在卻依然拖著病痛的身體奮戰(zhàn)在一線。
這樣的精神值得欽佩,但是不應該宣揚,因為當校長真的不是件輕松的事,在她這個年齡和身體下來說是超負荷的。
01.教師隊伍的奇怪現(xiàn)象
教師正常的退休年紀是女性55周歲,男性60周歲,教師雖然不算是體力活,但是也絕對不是動動嘴皮子那么輕松,要備課要開會,還要時刻替學生操心,再加上教學工作是需要大腦運作的,上了年級確實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雖然教師可以返聘繼續(xù)授課,但是多是教師都會選擇在退休后就安心養(yǎng)老,繼續(xù)留校任教的在少數(shù)。
現(xiàn)在教師隊伍出現(xiàn)了奇怪的現(xiàn)象,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上了年紀后對教育事業(yè)的態(tài)度大不相同。
我們常常能看見已是滿頭白發(fā)的大學老教師依然奮戰(zhàn)在一線,很多都已經兩鬢斑白,七八十歲的比比皆是,雖然早已退休,但是依舊活躍在教學的一線。
反觀中小學的教師,基本上到了50歲就教不動了,就等著到了退休的年紀趕快退休養(yǎng)老,而且上了年紀的教師一般不會再擔任班主任了,學校也是盡量減輕老教師的教學強度。
同樣都是教師,同樣都是負責教課,為什么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差別這么大呢?難道是中小學教師偷懶嗎?
02.中小學老師50歲就教不動了問題出在哪
*中小學老師的教學壓力高于大學老師
中小學老師身上肩負的責任很重,學生升學的壓力很大一部分落在了教師的肩膀上,同時學校也是以學生的成績來考核老師,老師要在學生身上花費的精力是更多的。
中小學老師一周的課程很滿,主科老師每天都有課,還有自習和早讀晚讀,需要批改作業(yè)等等。
大學老師的教學任務相對來說沒有那么重,一周課程安排很少,很少有大學老師需要批改作業(yè)的,上完課就離校,瑣碎的事情比較少,精神和身體都要更輕松。
大學的教學模式更像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中小學老師要從基礎的一撇一捺開始教起,要保證每個學生都學會。
*大學教師的職業(yè)成就感更高
小學教師帶的學生只是教育的一個階段,而大學教師帶的學生是教育的收尾,一個人功成名就后,多數(shù)人記憶最深刻或者說最感謝的會是大學老師,所以大學老師的職業(yè)成就感是更高的。
華東師范大學鄧睿博士的博士論文里引用了這樣一個定義:“成就感是指人們在從事一項活動過程中個體的潛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個體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人們自我價值得到認可后的滿足。”
*大學教師的收入比中小學教師高
教師這個職業(yè)是越資深越值錢的,但是中小學教師的收入差距沒有那么大,主要還是看職稱,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有多難評就不用多說了,就算是到了退休,一所學校的高級教師是非常少的,特級教師更是微乎其微。
大學教師能做到六七十歲的基本上都是教授級別,資歷越老收入越高,隨便開個講座人都坐得滿滿當當,一節(jié)課的收入可能是中小學教師幾個月的收入。
03.大學高齡教師為何依然活躍在講臺
大學中高齡教師依舊活躍在講臺上,而中小學中50多歲的教師就已經開始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工作強度、職業(yè)成就感以及收入的差距,這三點直接影響了教師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tài)。
大學教師的待遇更好也更輕松,但是對老師的要求也是更高的,門檻跟中小學教師不能比,如果想當大學老師起碼要是研究生學歷,不管是多少歲休息,只要在崗位上認真負責就是好老師。
(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