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許久的“易果生鮮破產重組”一事終于有了結果,最終,這家中國生鮮電商的開創(chuàng)者,還是不得不黯然退場。
10月15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生鮮電商易果生鮮已經進入破產重組階段,包括母公司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子公司云象供應鏈(上海云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安鮮達(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已于7月30日進入自愿破產重組,并開始遣散員工。
同時,易果生鮮CEO張曄證實,該公司的確已經進入破產重整,正在重組過程中,目前已經有確定的重組方,但是對于具體的細節(jié),他并沒有透露更多。據天眼查顯示,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已于2020年11月3日開庭。
負債23億
根據“破產審查案件”裁定文書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賬面總資產為34.3億元(含對外投資21.03億元),總負債為23億元,凈資產為11.26億元,但主要資產均為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應收賬款,且重要子公司安鮮達鞏乃斯(涉及對外投資3.17億元)、云象公司(涉及對外投資2.87億元)均已被申請破產重整,難以回收變現(xiàn)。
實際上,早在去年,關于易果即將倒閉的聲音就不絕于耳,此前,有自媒體報道稱,安鮮達或于2019年10月底開始“全面解散”,大量員工于雙11前夕辦理離職手續(xù)。去年12月11日,易果旗下主打凈菜配送服務的平臺“我廚”官網和App也已暫停服務。
到了今年1月,易果生鮮運營主體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上海長寧區(qū)法院凍結價值1029.72萬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執(zhí)行法院為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凍結期限自2020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13日。
易果生鮮還被卷入多項法律訴訟和行政處罰。企查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涉及30項法律訴訟,主要為買賣合同糾紛,此外,還曾因違反稅收規(guī)定等原因被行政處罰。
另外,10月14日,易果生鮮主體公司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為被執(zhí)行人,執(zhí)行法院為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執(zhí)行標的為722753元,此外,其全資子公司云象供應鏈和安鮮達已于7月30日進入自愿破產重組。
易果生鮮的破產重組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也正因為其不可磨滅的行業(yè)地位。公開資料顯示,易果生鮮2005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國首家生鮮平臺電商,曾獲得阿里、KKR、蘇寧等資本青睞,一度成為行業(yè)翹楚,更有獨角獸企業(yè)等光環(huán)。
曾先后完成7輪融資,累計超59.3億元,一直處于生鮮電商第一梯隊,2013年獲得阿里數(shù)千萬美元A輪戰(zhàn)略投資,2014年阿里巴巴聯(lián)合云峰進行B輪投資,后獲得天貓生鮮區(qū)獨家運營權。
不僅如此,易果生鮮在2016年11月28日又獲得由蘇寧、私募巨頭KKR、高盛、瑞信等青睞,其中蘇寧領投C輪融資,易果生鮮運營其線上生鮮品牌“蘇鮮生”,同時為蘇寧小店供貨,2017年8月,易果生鮮再獲得天貓3億美元D輪融資,此后便無融資消息。
在阿里的助力下,易果生鮮訂單量獲得巨大增長,業(yè)績一路上升,據北京日報此前報道,易果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金光磊曾透露,2017年易果集團GMV達100億,較2016財年披露的36億元增長178%,但易果生鮮的訂單有九成來自天貓超市,呈現(xiàn)出高度的依賴性。
雖然不愁流量,但某種程度上易果等于把命全部交給了阿里,一旦阿里選擇合作終止,易果的訂單將幾乎化為烏有,這為易果的落寞埋下了伏筆。
2015年,阿里孵化的盒馬鮮生成立,盒馬前店后倉的模式以及花重金打造的物流供應鏈,把配送鏈路和成本壓低,使得配送效率提升,這讓易果在阿里內部的作用開始邊緣化。
據悉,易果生鮮的線下合作主要是連鎖便利店,合作門店承擔商品存放的前置倉角色,但由于合作模式較為松散,易果物流、供應鏈、生鮮損耗成本難以有效降低,隨著盒馬的崛起,作用上與盒馬多處重疊的易果生鮮果斷被拋棄。
2018年12月24日,阿里宣布,易果將此前負責的貓超生鮮運營轉交給盒馬鮮生,并與盒馬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至此,外界紛紛認為易果生鮮被踢出了局,從“寵兒”淪為“棄子”。
“其實之前就有跡象,阿里將天貓生鮮交給盒馬之后,就沒有新錢進來了”,有易果生鮮的離職員工這樣向媒體表示道,易果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真的是成也阿里,敗也阿里。
對于易果生鮮來說,進入破產重組并不意味著企業(yè)倒閉,后續(xù)可能直接清算、延期支付債務或者債轉股,還有機會重生,但很顯然,失去阿里這個巨人的“肩膀”,易果生鮮想要“重生”似乎已經顯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