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段視頻很有感觸!
四川一位18歲女孩在工廠,打電話對母親崩潰大哭。
原來,剛高考完的暑假,她滿懷興奮地去廣東工廠上班,以為終于可以不用上學了,自己賺點錢,可以不看父母臉色了。
然而現(xiàn)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她的工作在悶熱的流水線上,每天重復做一個動作,沒有任何技術(shù)含量。
從早到晚12個小時,必須全神貫注,不能出錯,不能速度慢,因為你的工序一出錯,直接影響整條流水線的進程。
沒有人跟你聊天,沒有人跟你逗樂,甚至上廁所都要打報告,上完你必須快點回來上工,否則還要扣工錢。
工作環(huán)境悶熱、壓抑、窒息......這樣的工作,一個小時只有10元。
一天連軸轉(zhuǎn)12個小時,工資也就120塊。
食堂雖然提供飯菜,可是清湯寡水,難吃至極。
但你連選擇的權(quán)利都沒有,只能趕快填飽肚子繼續(xù)上班。
短短十幾天,女孩的眼中已經(jīng)沒有光了,她給母親打電話痛哭:“這日子沒法過了,我想回家讀書!”
這或許是成人現(xiàn)實世界,給她上的第一課。
很多工廠就是這樣,哪怕這里一小時只有10元,還有人隨時等著替代你,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幸運的是她只是暑假工,結(jié)束后還能繼續(xù)回去讀書。
可還有很多人,沒有學歷,沒有文化,沒有選擇,這一份流水線工作,就是她們?nèi)諒鸵蝗兆钫鎸嵉娜松?/span>
這一刻,這個女孩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想想一路走來,父母一遍遍強調(diào)好好讀書,可很多孩子充耳不聞,真正自己體驗了才知道——成人的世界,遠比你想象得殘酷。
1.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之前有部紀錄片,叫《18歲的流水線》。
記錄了東莞一個工廠流水線上的眾多95后的工作、生活,以客觀的視角揭示了無數(shù)底層打工人的真實情況。
鏡頭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赤裸裸地展現(xiàn)了流水線上的殘酷與現(xiàn)實:不吃讀書的苦,必受生活的苦。
本以為讀書無聊,進了流水線才知道打工不僅無聊,還有累、苦、乃至危險。
工作環(huán)境是灰暗的廠房,每天工作12個小時,單調(diào)、乏味,也不能遲到、曠工,否則會被重罰。
還有安全隱患,一不小心就戳傷、燙傷。
可為了謀生,就算流血,也要堅持工作,否則請假也會被扣錢。
吃的都是沒有油水的素菜,睡得也很簡陋。
干著最累的活兒,吃著最差的飯菜,日復一日,沒完沒了。
一個剛輟學不久的女孩牢騷滿腹:“過完年就不想在這里了,這里不好玩。”
大多數(shù)進廠打工的年輕人,回首往事時都說:
“那時候小,不懂事,覺得學校讀書限制自己,沒有自由。”
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選擇的話,無論如何也要讀下去。
更多流水線工人則表示:“沒學歷只能賣力氣,這種苦,讀書的人、還沒出社會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的。”
真正體驗過流水線上的辛苦,才知道讀書是最幸福的事。
有媒體曾做過一個95后就業(yè)觀的圖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yè)是主播和網(wǎng)紅。
為什么不想讀書想當網(wǎng)紅,一個孩子是這么回答的:
讀書太無聊了,當網(wǎng)紅多好啊,輕輕松松就能養(yǎng)活自己。當網(wǎng)紅就可以賺錢,為什么要花時間去讀書?
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鮮,事實上有近50%的主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只有10%不到的主播月收入在3萬以上。
不想讀書想當網(wǎng)紅,有這種天真想法的人,在社會上只能吃苦頭。
聽一位朋友說過,他親戚家有個孩子,高中畢業(yè)后放棄了填報志愿的機會,毅然決然要去做直播,可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直播的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順利。
看著同學在朋友圈曬的大學生活,她連給別人點贊的勇氣都沒有。和老朋友出去玩,也根本沒有共同話題,別人在聊所見所聞時,自己在一旁顯得格格不入。
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F(xiàn)在不吃學習的苦,以后只能吃生活的苦。
2.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跳板
忽然想起浙江工地上那個男孩,穿著臟兮兮的工服,吃著最便宜的炒飯,看著對面學校的學生,滿眼羨慕。
他說自己很后悔,如果當初好好讀書,也不至于年紀輕輕就在建筑工地干力氣活。
可這世上沒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說,學習之苦,在于早起早睡、在于克制欲望、在于反復訓練、在于心無旁騖。
那生活之苦,就在于長期奔波勞碌、在于低聲下氣看人臉色、在于為了柴米油鹽而煩惱、在于為了生計而忍氣吞聲。
前一種是短期的苦,后一種是長期的苦。
而后一種苦,比前面的苦太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社會上一股“讀書無用論”開始大行其道。
有人說:“北大畢業(yè)有什么用,還不是要出去賣豬肉?”
可是他們只說了一部分事實,另一部分真相是,那個賣豬肉的大學畢業(yè)生陳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了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
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陳圣章的經(jīng)歷非常曲折,高考后他做過藥品推銷、保險公司業(yè)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工作,每樣工作都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2008年白卷的吉劍曾是個數(shù)學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輾轉(zhuǎn)各地打工。 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筑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吉劍泣不成聲,認為自己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工作時間越久,越覺得讀書重要,越覺得學歷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招聘行業(yè)有一個有一個扎心的“潛規(guī)則”:
一些知名企業(yè)在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在一邊,再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另一邊。
招聘會結(jié)束,他們只會帶走985學生的簡歷,而剩下那部分簡歷的命運是,被清潔工掃到垃圾桶里。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diào)查顯示,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于985名校。
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
前年,陜西延安市“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新聞,一度刷屏。
這5個出身農(nóng)家的孩子,在學習上永遠你追我趕。
他們的高考不算成功,但因為堅持與努力成為常態(tài),他們的每一步都在堅實的往上走。
最后,有4人在研究生時考入清華或北大,另外1人正在備考北大研究生。
讀書會立刻改變命運么?其實不會。
但那些學到的知識、開拓的眼界、養(yǎng)成的自律、砥礪的意志,都讓你收獲一個更加豐盈的自己。
而這些日積月累,終會在某一天,給你一個水到渠成的驚喜。
日本校園電視劇《龍櫻》中有這樣一句話:
“當天真的你們被無情地拋入社會之后,等待著你們的,只有充斥著不滿和悔恨的現(xiàn)實。”
讀書很苦,堅持很苦。但是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通過堅持獲得的積累,將使人的一生受益無窮。人生道路沒有捷徑,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站得更高,才能看的更遠;讀書,就是改變命運的最佳跳板。
希望多年后的某一天感嘆生活時,不會抱怨人生苦短,而是說一句:讀書值得!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wǎng)絡新聞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