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嬌小,穿上工作服卻頗為帥氣,笑容溫暖,落落大方。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北京1路公交車上的司機常洪霞。她是682全國青年文明號車駕駛員,是“全國勞動模范”,也是“最美公交司機”。她說:“只要用心,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從業(yè)二十余年來,常洪霞腳踏實地,用不懈的奮斗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用行動踐行著永不言棄的交通精神。她的身上,散發(fā)著新時代勞動模范的熠熠光輝,更詮釋了一名中國夢奮斗者的無窮力量。
大1路“掌舵人”
北京公交1路開通于1935年,是北京市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上的一條公交線路,被首都百姓親切地稱為“大1路”。
“各位乘客,前方到站是天安門東站,要前往天安門廣場游覽的乘客請在下一站下車。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這樣“導游式講解”的報站方式,是大1路獨有的特色。
每逢節(jié)假日,大1路上總是擠滿了乘客,不只是因為大1路途經(jīng)北京的多個重要景點,很多乘客更是慕名而來,專門體驗大1路的特色服務。大1路為乘客們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出行服務,常洪霞也成為了公交迷和長安街老乘客們心中的“公交名片”。
與其他線路相比,大1路在服務水平上的要求更為嚴格,每次出車前,常洪霞都會再三檢查工服是否穿戴整齊。業(yè)余時間里,常洪霞還會參加1路的手語隊,學習標準手語,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技能。在常洪霞的心中,新時代的公交駕駛員不僅需要嫻熟的駕駛技能,還應注意儀容儀表、言談舉止。
北京公交集團工會主席王秀英說:“常洪霞就是十萬北京公交員工中的一名典型代表,她從車廂小舞臺走上了社會大舞臺,用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為公交代言。她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悟,映射著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每一位普通勞動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不知倦的“老司機”
“剛開始帶客實習的時候,剎車和油門配合不好,把方向盤也覺得很吃力。”常洪霞在實習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每天工作之余,她都在家中端著半盆水,右腳懸空,模擬真實的駕駛操作。2001年,常洪霞終于如愿成為了一名公交駕駛員。
2010年,常洪霞參加了北京市汽車駕駛員職業(yè)技能大賽,她從8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是十強選手中唯一的女選手。
“從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起,擇一業(yè)而終一生的信念就在我心中深深扎根了。”常洪霞說。
2014年7月,常洪霞調(diào)到了向往已久的1路車隊,但沒想到“老司機”還是遇到了新問題。1路的發(fā)車班次非常密集,剛開始,常洪霞開的車后面總是壓著兩三輛車。于是常洪霞利用休息時間,專門去坐有經(jīng)驗的師傅開的車,拿著本子把每站的進站停車位置都記下來,等到休息的時候就在腦子里模擬駕駛。
沿線27公里的大小46個路口,28個紅綠燈,哪段路上的井蓋多、哪個路口的行人和車輛多……這些常洪霞都爛熟于心。每到這些路段,她都會提前采取措施,不會讓乘客有任何顛簸感。
憑著這種認真、勤奮的態(tài)度,常洪霞的駕駛技能飛速提升。從事公交駕駛員十余年來,常洪霞做到安全行車50萬公里,節(jié)油節(jié)氣18000余升,未出現(xiàn)過任何違章和事故。去年一年,常洪霞就節(jié)約了8000多度電。
建設企業(yè)“智囊團”
工作之余,常洪霞帶領著“洪霞創(chuàng)新工作室”,解決了眾多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工作室建設成為企業(yè)的“智囊團”。
“洪霞創(chuàng)新工作室”最初是由老一批技師帶頭成立的“創(chuàng)新工作室”,2019年起,由常洪霞擔任領頭人,并更名為“洪霞創(chuàng)新工作室”,代表著一種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傳承。
近年來,工作室先后研發(fā)立項和課題研討20余項。2015年研發(fā)的防凍液加注機每年可節(jié)約防凍液1萬余升,節(jié)約開支8萬余元;2017年研發(fā)的后機艙清洗劑解決了公交車后機艙空間小、線路走向復雜、高溫、高熱等難題。
常洪霞經(jīng)常說一句話:“我們的崗位可能很平凡,但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兒!”
2011年5月,常洪霞作為北京市交通行業(yè)的青年代表,進入中南海參加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五四青年座談會。座談會上,常洪霞提出了加快公交建設,推進公交連線成網(wǎng)的建議,并邀請總理乘坐公交車,親身感受北京公交的發(fā)展和變化。2012年5月1日,溫總理如約來到北京公交,并對北京公交的職工進行了慰問。
在2013年北京市總工會在全市勞模中開展的“我為首都發(fā)展建言獻策”活動中,常洪霞暢談了自己對首都道路交通的一些建議,她提議進一步加大公交專用道的建設力度,將公交專用道延伸到路口,形成網(wǎng)絡覆蓋全市,提升公交運營速度,吸引更多市民選擇公交出行方式。
公交故事“宣講員”
在車廂之外,常洪霞更像是一個傳遞者,喜歡將自己的經(jīng)歷,將北京公交的文化、發(fā)展,與家人、朋友、市民分享,讓更多人感受到公交的發(fā)展變化,體驗公交出行的獨特魅力。
1路車隊黨總支書記梁南南說:“常洪霞工作努力,積極向上,總是想在前,干在前,為其他員工做出了表率。”
感于心、宣于言、踐于行。常洪霞作為北京交通廣播安全宣傳大使,積極向社會宣傳交通文明。同時,作為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她將交通文明、安全知識傳給了孩子們。
常洪霞希望通過宣講,鼓勵更多人去了解、熱愛我們的城市,感染和帶動更多人積極參與到綠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已累計宣講140場次、200余小時。
“公交車輛從依賴進口、改裝卡車,到實現(xiàn)國產(chǎn)、科技領跑;支付方式從月票、紙票、IC卡,到現(xiàn)在刷碼乘車……”去年7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常洪霞作為“五長”之一,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暢談了北京公交的發(fā)展變化。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她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與世界各地的粉絲們溝通,也讓更多人了解北京公交。
“常姐,真沒想到,現(xiàn)在1路公交車已經(jīng)這么牛了,連豪車上才有的360度主動安全預警系統(tǒng)也成為了標配。”“中國紅”投入運營后,一名在德國留學的高中生看到外媒報道后,特意回國與常洪霞約好來體驗“中國紅”,下車的時候十分激動。
車輛不斷更新,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車廂服務內(nèi)涵不斷豐富。“這不僅是交通人、公交人的驕傲,也是北京和中國的驕傲。”常洪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