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習主席引用了你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說到這句話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昨天上午10點多,顧少強在新家洗碗,一堆快遞躺在地上等待拆包,忽然收到了微信上一位網(wǎng)友的提示。她迅速給那位朋友回復了兩個咧嘴大笑的表情。
2015年,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工作11年的心理學老師顧少強寫下一封辭職信,理由只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迅速走紅,此后被國人反復引用,表達“另一種生活可能”的向往。
11月5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說:“中國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這里我要說,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顧少強自然不會想到4年半前一句心聲會成為眼下國家領導人在國際舞臺上的發(fā)聲。“聽說后也沒有十分狂喜,當然這句話能獲得習主席的共鳴是歡喜的,不過這種溫暖我會留在心里……”顧少強眼下和4年多前剛成為“網(wǎng)紅”時一樣,依舊保持平常心。
圖由顧少強提供,為其一家三口今年夏天在敦煌旅行時所照。
帶著剛出生的女兒“看世界”
所有人都好奇,顧少強辭職后究竟有沒有去看世界?
“其實自從那10個字火了以后,我已經(jīng)很少說起了,一有想法我就直接行動了……”
39歲的顧少強的確沒有停下腳步,上個星期一她剛把家從成都街子古鎮(zhèn)的客棧搬到了綿陽市中心的一個社區(qū)。
“搬家是為了讓我能夠在心理學專業(yè)方面做更多專業(yè)的工作,想未來建一個自己的工作室;也是為了孩子未來入學方便。”顧少強和丈夫于夫上個月只用了1天做了這個“換個城市”的決定。剛?cè)胱⌒录?,顧少強就受邀為房東正在青春期的兒子做了一次不算正式的免費心理咨詢。
她的這種“安頓效率”,就和4年前從鄭州初到成都時如出一轍。2015年辭職后的第3個月,顧少強就在成都和丈夫于夫結(jié)婚了,婚禮就在他們剛開始共同經(jīng)營的街子古鎮(zhèn)真武街95號遠歸客棧。
“我們第一次去那個古鎮(zhèn),在附近爬了一次山,在茶館喝了次茶,覺得就是這兒了。”
顧少強和丈夫一拍即合。她在第二年年底生下女兒,女兒出生后第3個月,她就帶上丈夫和孩子開始外出旅行,兌現(xiàn)了“一起出去看看”的夢想。
飛機、三蹦子、摩托車……3歲的女兒跟著顧少強在2年多里走遍了除新疆、西藏以外國內(nèi)所有的省份,她坐飛機從來不哭鬧。
“有時我們凌晨4點多出發(fā),帶著孩子的紙尿褲和奶粉,2個多小時后就出現(xiàn)在機場了。”
顧少強一家每次出游都很隨機,客棧淡季一到,他們就出發(fā),全部準備時間不超過1天。目的地也并不需要刻意挑選,重要的是去的地方得有野趣,有人煙。一家子幾乎很少去一個城市刻意打卡網(wǎng)紅景點。
顧少強這樣描述一家人外出的圖景:
“你經(jīng)常能看到的畫面就是,我拿著手機導航,張羅著到一個新地點后的起居餐飲;于夫呢他就在一旁默默的等我發(fā)出指令,一手拿著行李,一手抱著女兒……”
一家人每年在外旅行的時間都不少于2個月,每次外出顧少強盡可能會一個地方多停留幾天。
“待久了就會理解那里的生活邏輯,你就不會覺得累,也不會想家。”
現(xiàn)在一家人覺得最有趣的一次旅行是在珠海。顧少強那次把自己在鄭州教書時認識的幾位學心理學的珠海朋友介紹給于夫,幾個人相談甚歡。回客棧后,于夫立即給珠海的每一位朋友寄去了一箱自釀的酒。
“其實每次出發(fā),比風景更重要的還是和那些有意思的人相識。”
這種“無目的的相遇”,和她辭職前10年一直想要開一家客棧的初衷其實完全一致。
現(xiàn)在,她這家古鎮(zhèn)上的客棧已經(jīng)運營到了第5年,客房不多,一直是22間,因為古鎮(zhèn)上的人大多追求安逸,夫妻倆還常常找不到保潔阿姨,有時候人來人往,一個月就要換好幾個服務員。
就在搬去綿陽前的那個國慶長假,顧少強因為店里人手不足還親自上陣,打掃了100多個房間。
除了“用工困擾”,顧少強其實很適應小鎮(zhèn)的生活邏輯:
這是一個未經(jīng)大規(guī)模旅游開發(fā)的古鎮(zhèn),原住民依舊沒有離去,他們常常在白天把鎮(zhèn)上的茶館坐得滿滿當當。
顧少強在鎮(zhèn)上的日子很規(guī)律,她上午去鎮(zhèn)上趕集采購剛從泥里摘下的果蔬,下午帶著女兒在河邊走走,聽聽古戲臺上的川劇,一天日頭就落下了。
古鎮(zhèn)上人情味濃,到了過年整條街上的人還會一起團年吃飯。顧少強在當?shù)厝穗鼥V的意識中,是“知識分子”:
鄰居大姐把自己看著有些青春叛逆的兒子帶來做個“心理咨詢”;
街道的工作人員會來找顧少強要過年時街坊們的團年照片,他覺得她一定會有影像記錄。
而來客棧的住客,的確有一大半是因為那句“辭職金句”從天南海北慕名而來,顧少強空時也會和他們拉拉家常。
一位70多歲的成都老人在鎮(zhèn)上有處房子,他常來店里坐坐。“我送過他一本書,有時兩人一起喝喝茶,也不用說話,這種感覺就挺好的。”顧少強說。
自然也有不少住客離店那一刻也不知道“顧少強”究竟是誰。
古鎮(zhèn)上這兩年居民自建的小民宿多了起來,常有人在自家旅館前招徠顧客,顧少強卻很少這樣主動做。“不是那么做不好,只是這種方式我不太習慣。”她說。
“來這個古鎮(zhèn)并不意味著你的生活就是田園牧歌了,相比學校老師這個象牙塔中的角色,現(xiàn)在我必須學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比如工商稅務,還得自己操持鍋碗瓢盆。”
顧少強覺得辭職后她反倒進入了“進擊的人生”。
從古鎮(zhèn)重回都市
去年一個活動邀請顧少強到成都市區(qū)參與一則公益活動的拍攝,主辦方啟發(fā)她多說說居住在成都的印象。顧少強耿直地回答:
“我其實不在市區(qū)居住,我熟悉的是遠離市中心的那個小鎮(zhèn)。所以由我來說成都的好,不合適。”
眼下她搬去綿陽,也不是想要徹底脫離古鎮(zhèn)。比如現(xiàn)在客棧依舊營業(yè),于夫駐守鎮(zhèn)上打理。但是因為于夫不喜歡網(wǎng)絡社交,不少網(wǎng)絡來訪依舊由顧少強處理,客棧在各個預訂平臺留的電話也依舊是她的。
只是,她需要尋找新的可能性。
“綿陽是四川第二大城市,在整個省內(nèi)教育質(zhì)量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我能看到心理學在這里的應用需求。”
顧少強希望自己能在這里完成更多心理學個案,這在古鎮(zhèn)那個“熟人社會”已經(jīng)沒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性。
搬家前,她在客棧認識的幾位綿陽朋友提起她們非常欣賞她“把孩子當成大人來對話”的教育理念,詢問顧少強為什么不來綿陽多做一些與教育相關的心理咨詢工作,顧少強覺得可行。
眼下,顧少強沒有再去尋找“世外桃源”,她把家安在了這兩位綿陽朋友的同一小區(qū)里。她也沒著急給在古鎮(zhèn)已經(jīng)上幼兒園的女兒辦理轉(zhuǎn)學,而是每天帶著她先去綿陽市區(qū)的博物館、商場、動物園轉(zhuǎn)了個遍。
“我能感覺到,孩子走進琳瑯滿目的商場,眼神都不一樣了。她以前在古鎮(zhèn)體驗的就是山水自然的生活,現(xiàn)在我想讓她多體驗下城市文明。至于未來她想在哪里生活,我都支持。”
這幾天,她又打算帶著孩子去綿陽的海洋館轉(zhuǎn)轉(zhuǎn)。“在這個城市開車,交通擁堵路段導航提示等待時間也不會超過3分鐘,這讓我很安心。”她說。
顧少強不是一個講究計劃縝密的人,這幾天搬家,她零零碎碎在網(wǎng)上買的100多件東西被快遞員一一送來,她就像是開盲盒一樣慢慢打開每一個快遞,帶著幾分猜測的樂趣。
“我也不喜歡常搬家,每個人都需要固定的圓心做支點,再去拓展半徑。”她打算來綿陽后,依舊要不定期去全國各地走走,尋找心理學上的職業(yè)發(fā)展。就在結(jié)束采訪后的那個中午,她又開始著手和一位合作伙伴商量,如何進軍抖音做一些心理學科普的短視頻,而她工作的背景音是女兒玩玩具時傳來的咿咿呀呀聲。
就在1個月前的國慶長假最后一天,顧少強在街子古鎮(zhèn)上度過了39歲生日。那天她在朋友圈里留言:
“估計,我到老了,也是這個樣子,永遠有夢想,永遠折騰并快樂著。”
客棧老板娘顧少強又一次走出慣性,向她的世界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