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事件”真相到底如何?今天(3月3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高新區(qū)分局發(fā)出官方通告,還原了此事件的更多細節(jié),并宣布涉事司機周某春被檢察機關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批準逮捕。
當天,貨拉拉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他們已注意到長沙警方的情況通報以及案件的最新進展,正在持續(xù)配合司法機構對此事的進一步調查取證。同時,他們再次為這次的不幸事件致歉,當前貨拉拉正在全力推進各項安全整改工作,相關進展他們會及時向大家公布。
據悉,由于涉案車輛內未安裝音視頻監(jiān)控設備,現(xiàn)場附近也沒有視頻監(jiān)控,且當晚過往人車稀少,給調查取證工作帶來了很高的難度。為查明事實,警方專案組進行現(xiàn)場勘查、偵查實驗、法醫(yī)檢驗、視頻偵查、電子物證勘驗、嫌疑人審訊、調查走訪等工作,才得以還原了案件經過。
案件通報中的一些細節(jié)解答了此前人們關心的諸多疑問:
根據犯罪嫌疑人供述,專案組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貨拉拉App導航路線總里程11公里,紅綠燈15個,駕車需用時約21分鐘;而偏航路線總里程11.5公里,紅綠燈11個,可節(jié)省4分鐘左右。
在行駛過程中,周某春為節(jié)省時間并提前通過貨拉拉App搶接下一單業(yè)務,更改了行車路線。
2月6日15時許,周某春通過手機App貨拉拉平臺接到車某某的搬家訂單。當日20時38分,周某春駕車抵達天一美庭小區(qū)并與車某某取得聯(lián)系。兩人見面后,周某春詢問車某某是否需要付費搬運服務,被車某某拒絕。
隨后,車某某先后15次從1樓夾層將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以及寵物狗搬至車上。期間,周某春多次催促車某某快點搬東西上車出發(fā),并告知車某某,按照貨拉拉平臺規(guī)定,司機等待時間超過40分鐘將額外收取費用,車某某沒有理會。
上車后,周某春再次詢問車某某到達目的地后需不需要卸車搬運服務,車某某再次拒絕。之后,周某春為節(jié)省時間搶接下一單業(yè)務,為此更改了行車路線。
受害人曾兩次提出車輛偏航,周某春一開始沒有回應,后用惡劣的語氣表達對車某某的不滿;這之后,車某某又兩次提出車輛偏航,并要求停車,周某春都忽視了。
后來司機發(fā)現(xiàn)車某某起身離開座位,身體探出車窗外,但是并沒有阻止,也沒有緊急停車,只是用輕點剎車減速并打開車輛雙閃燈。
專案組從同型號面包車副駕駛進行模擬墜車實驗發(fā)現(xiàn),若實驗對象起身將上半身探出車窗外,可以導致從車窗墜車的結果。經現(xiàn)場勘查,車內無打斗痕跡,受害人衣褲無撕扯破解開線痕跡。
關于女生跳車的動機,此前有很多人懷疑,女生在車內遭到司機猥褻,所以才緊急跳車逃生。甚至有人猜測車內有打斗、謀殺等情節(jié),而通告細節(jié)推翻了這些猜測。整件事情看下來,女生跳車的直接原因是司機偏航,且“態(tài)度惡劣”。至于其間司機是否有言語威脅,不得而知。
涉事面包車
而司機之所以“態(tài)度惡劣”,按警方通告說法,是因為他曾兩次詢問受害女生是否需要付費搬運服務,均被拒絕。此外,司機到達后,受害女生曾先后15次從1樓夾層搬運東西到車上。期間,司機曾多次催促,并告知受害女生:按照貨拉拉平臺的規(guī)定,司機等待時間超過40分鐘將額外收取費用,車某某沒有理會。
記者根據通報細節(jié)計算,從司機到達到開車出發(fā)時間一共36分鐘。
另一個細節(jié)是,該筆訂單一共51元,平臺補貼12元,車某某支付39元。
在受害女生一方看來:自己有是否使用付費搬運服務的自由,沒到平臺規(guī)定等待時間也不用另外付費。而在司機一方來看:卻因為等待時間過長,也沒有賺到“外快”而心生怨恨。
整件事情看下來,背后沒有驚心動魄的陰謀和策劃,而更像是一個由于雙方缺乏溝通與信任造成的悲劇。
女生憤而“跳車”,固然有情緒化過激的一面,但是司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采取必要行動阻攔,也沒有緊急剎車避免悲劇的發(fā)生,也有推脫不了的關系。
有媒體人稱:“貨拉拉的悲劇在于,斗智斗勇的結局沒人成為贏家,姑娘精打細算省下了很多收費項目,卻意外地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司機以為可以賭氣搶單換來下一筆收入,卻料不到自己終將無法逃過牢獄之災。”
如今看來,這起事件更像個本不應發(fā)生的意外。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有沒有方法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fā)生?
一方面,消費者與服務者雙方應互相理解,加強溝通。事件中的兩個當事人都只是為生活奔忙的普通人,不是罪大惡極的壞人,卻成了斗智斗勇劍拔弩張的“仇人“。矛盾的激化,讓人痛心。
另一方面,作為這件事情背后的重要角色平臺方貨拉拉,更不能在司機與消費者的矛盾中置身事外,其理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通過更完善的服務杜絕類似悲劇。而如何最大程度規(guī)避風險、實現(xiàn)司機與乘客端的雙贏,死亡悲劇給貨拉拉和同城到家服務從業(yè)者提出了更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