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金淑華奶奶,今年81歲,從還沒退休開始,她就一直在社區(qū)為老人理發(fā),每次只收2塊錢,這一堅持就堅持了30年。
早上8點半,記者趕到了杭州鐵路新村,也就是金奶奶理發(fā)的地方。金奶奶還沒到,來自杭大新村的何奶奶就早早地等著理發(fā)了。大伙一直稱呼金奶奶為金師傅,這話音剛落,前方就來了兩位老人,步履蹣跚的正是大家口中的金師傅,旁邊一位是家住金祝新村的李奶奶,李奶奶是位熱心人,一周三次,都是她去車站接的金奶奶。
李奶奶
每周二、四、六我去接她,幫她拎個東西,你看這個包,有個10斤的樣子。
金淑華奶奶
風雨無阻,下大雨也來,下雪也來,我們習慣了。我這里20多年做下來了,1991年就到這里來給他們理發(fā)了。
金奶奶口中的他們,就是社區(qū)里上了年紀的老人,而現(xiàn)在就連遠在蕭山濱江的老人,都會趕過來讓金奶奶給他們理發(fā)。金奶奶的理發(fā)師位于社區(qū)的老年活動室,里面的家當很簡單,但是卻都伴隨了金奶奶大半輩子。
金淑華奶奶
(這把椅子)1961年坐到現(xiàn)在了,那時候是到上海松江去買的,288塊錢。
在金奶奶的休息室里,一個把手有些銹跡斑駁的小皮箱,里面剪頭發(fā)的工具也都上了年紀,2把大小剪刀、1把刺剪、3把刮胡刀,都跟隨金奶奶幾十年了。穿上大褂,燒上開水,金奶奶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邊理發(fā),金奶奶還不斷地招呼前來理發(fā)的老朋友們。
金淑華奶奶
他們到這里來理發(fā)倒不是為了便宜,是因為習慣了。
何奶奶
人家都漲價了,幾十塊,她還是兩塊。
鐵路新村居民金阿姨
她也是為了這一幫老人,又不是圖錢。
附近居民
賺什么錢呢,主要是為大家服務,都是老同志、老姐妹。
金奶奶家住九蓮新村,每次趕過來都得換兩趟車,三年前老伴身體好的時候,都會電瓶車帶著她過來,現(xiàn)在,老伴住院了,自己身體也不好,但她舍不得這份工作,仍在堅持。
金淑華奶奶
活動活動就要動,剪到剪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