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時候是一門玄學(xué)。
你越是不想發(fā)生的事情,它越會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
就比如,我們從小到大上課時最怕的就是被老師叫到名字,無論是小學(xué)中學(xué)還是大學(xué),大家都被點名的恐懼支配著。
最怕聽到那一句“沒人舉手是吧?那我點名了”,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老師盯上了,叫起來回答自己不會的問題。
萬一被點到名字,我們就不得不大喊一聲“到”,那你知道“點名”的英語是什么嗎?
很多人學(xué)英語思維偏向中式,會把“點名”直譯成call names。乍一看似乎沒錯,但老外聽到怕是要氣炸了!
call (sb) names實際上是“謾罵,辱罵”的意思,與“點名”大相徑庭。
例句:
At my last school they called me names because I was so slow.
在我上一所學(xué)校,他們罵我,因為我動作太慢了。
注意,這里要用names,是固定用法。如果變成“call sb's name”,意思是“叫某人的名字”。
“點名”的正確表達(dá)是 take/call the roll,還可以直接說read aloud the names of the list。
如果在國外課堂上被點到名字,又該如何回答呢?
I am here 是比較常見的說法,或者直接說 Here,相當(dāng)于I'm here的省略。
到的意思不是我到達(dá)了,而是我在場。當(dāng)老師點名點到你的時候,你應(yīng)該說 I am here/Here,意思就是我在場。
也是常見的“有我在”的表達(dá),表示我在這兒,有我在。
例句:
As long as I am here, I won't let the child suffer,” she said.
她說道,“只要有我在,就不能讓孩子受苦。”
present 這個是比「 I'm here 」更簡單、更實用的回答,直接就是表達(dá)“我在”。
在日常口語交流中,長篇大論和生僻辭藻并不意味著英文水平高。有時候,“言簡意賅”更為精妙。
例句:
I am present.
Present.
我在。
yes / yep / yeah
點某人的名就是在問某人在嗎,我們當(dāng)然可以用 yeah 和 yep 回答了,意思就是我在,這種說法比較美式了。
Aye / Aye Aye
“Aye!”或“Aye aye!”這是英語國家海軍里一個獨特的回應(yīng)方法,就是“Yes sir!”的意思。
據(jù)說是因為在海面上相對比較嘈雜的環(huán)境中,海員回答yes容易聽不清,而aye發(fā)飽滿的雙元音,會更洪亮些。
大概相當(dāng)于我們國內(nèi)軍隊中,用“洞”替代了“0”,用“拐”替代“7”,算是一種特殊場景下的用法。
最后再看看一個國外網(wǎng)友的分享:
In suburban LA, the standard response was "huh?"
【譯】在洛杉磯郊區(qū),人們的標(biāo)準(zhǔn)反應(yīng)是“哈?”
哈哈哈哈……這才是人間真實??!
睡意朦朧中突然被點到名字,可不就一臉懵逼來一句“哈?”么~
(素材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