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3:要一個什么樣的結尾:現實主義的?傳統的?大團圓的?荒誕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義的?
1. 用于并列詞語之間。
示例1: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開放的風氣和氛圍。
示例2:造型科學、技藝精湛、氣韻生動,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 用于需要停頓的重復詞語之間。
示例:他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辯解著。
3. 用于某些序次語(不帶括號的漢字數字或“天干地支”類序次語)之后。
示例1:我準備講兩個問題:一、邏輯學是什么?二、怎樣學好邏輯學?
示例2:風格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甲、題材;乙、用字;丙、表達;丁、色彩。
4. 相鄰或相近兩數字連用表示概數通常不用頓號。若相鄰兩數字連用為縮略形式,宜用頓號。
1. 表示復句內部并列關系的分句(尤其當分句內部還有分號時)之間的停頓。
示例1: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
示例2:內容有分量,盡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內容沒有分量,即使寫得再長也沒有用。
2. 表示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第一層(主要是選擇、轉折等關系)之間的停頓。
示例1:人還沒看見,已經先聽見歌聲了;或者人已經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余音裊裊。
示例2:盡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開始時是弱小的,所以總是受壓迫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因此本質上又是不可戰(zhàn)勝的。
示例3:不管一個人如何偉大,也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因此個人的見解總難免帶有某種局限性。
示例4:昨天夜里下了一場雨,以為可以涼快些;誰知沒有涼快下來,反而更熱了。
3. 用于分項列舉的各項之間
示例:特聘教授的崗位職責:一、講授本學科的主干基礎課程;二、主持本學科的重大科研項目;三、領導本學科的學術隊伍建設;四、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1. 用于總說性或提示性詞語(“說”“例如”“證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2. 表示總結上文。
送你一個笑臉
3. 用在需要說明的詞語之后,表示注釋和說明。
4. 用于書信、講話稿中稱謂語或稱呼語之后。
示例1:廣平先生:……
示例2:女士們、先生們:……
5. 一個句子內部一般不應套用冒號。在列舉式或條紋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號時宜另起段落來顯示各個層次。
? 常見錯誤
1. 冒號套用。應避免一個冒號范圍里再用冒號。如: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有三個重要因素: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第一個冒號應改作逗號)
2. 提示性動詞指向引文之后的詞語,這個動詞之后卻用了冒號。如:廠領導及時提出:"以強化管理抓節(jié)約挖潛、以全方位節(jié)約促成本降低、以高質量低成本開拓市場增效益"的新思路。(句中的冒號應去掉)
3. 冒號用在了沒有停頓的地方。如:女乘務員小心地端起杯子,正準備換個地方放,突然,隨著一聲:"誰讓你動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一把奪走了杯子。(句中的冒號應去掉)
4. 冒號與"即"“也就是"一類的詞語同時使用。如:他們加強了施工現場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個工點的安全管理。
對于施工中出現的安全事故苗頭實行"三不放過":即沒查出原因不放過,當事人和施工人員沒有深刻認識事故苗頭的后果不放過,整改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句中的冒號應改作逗號,或者保留冒號去掉"即"字)
四個蝌蚪真奇妙,前攬后抱是引號。
人物語言引在內,別人文句用它標。
1. 標示語段中直接引用的內容。
示例:李白詩中就有“白發(fā)三千丈”這樣極盡夸張的語句。
2. 表示需要著重論述或需要強調的內容。
示例:這里所謂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 表示語段中具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如別稱、簡稱、反語等。
示例1:電視被稱作“第九藝術”。
示例2:人類學上常把古人化石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示例3:有幾個“慈祥”的老板把撿來的菜葉用鹽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 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示例:他問:“老師,‘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 獨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號;不止一段時,每段開頭僅用前引號,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號。
示例1: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談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和不擅長什么。……
“幸福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6. 在書寫帶月、日的事件、節(jié)日或其他特定意義的短語(含簡稱)時,通常只標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強調該事件或節(jié)日本身時,也可連同事件和節(jié)日一起標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
示例2:“五四”以來的話劇,是我國戲劇中的新形式。
示例3:紀年“五四運動”90周年。
? 常見錯誤
1. 濫用引號。詞語沒有特殊含義,隨便加上了引號。如:櫻花飄落時,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飛舞。(句中的引號應去掉)
2. 引號前后相關的標點處理錯誤。如:常言說得好"無酒不成宴",酒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它最能調動人的激情。
(可改作:①常言說得好,"無酒不成宴"。酒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它最能調動人的激情。②常言說得好:"無酒不成宴。"酒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它最能調動人的激情。)
1. 標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們齊聲朗誦起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標示列舉或重復詞語的省略。
示例:對政治的敏感,對生活的敏感,對性格的敏感,……這都是作家必須要有的素質。
3.標示語意未盡。
示例3: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見一縷炊煙,……
示例4:你這樣干,未免太……!
4. 標示說話時斷斷續(xù)續(xù)。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說:“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認錯人了。”
5. 標示對話中的沉默不語。
示例:“還沒結婚吧?”
“……”他飛紅了臉,更加忸怩起來。
6. 標示特定的成分虛缺。
示例:只要……就……
7. 在標示詩行、段落的省略時,可連用兩個省略號(即相當于十二連點)。
示例1:從隔壁房間里傳來緩緩而抑揚頓挫的吟詠聲——
示例2:該刊根據工作質量、上稿數量、參與程度等方面的表現,評選出了高校十佳記者站。還根據發(fā)稿數量、提供新聞線索情況以及對刊物的關注度等,評選出了十佳通訊員。
? 常見錯誤
1. 濫用省略號。如:為什么街頭小青年滿口臟字?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張口就是污言穢語……?(應去掉省略號)
2. 省略號和"等""之類"并用。因為省略號的作用相當于"等""等等""之類"。兩者不能并用。如:在另一領域中,人卻超越了自然力,如飛機、火箭、電視、計算機……等等。(應去掉省略號)
1. 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
示例1:《紅樓夢》(書名)
示例2:《史記·項羽本紀》(卷名)
示例3:《論雷峰塔的倒掉》(篇名)
示例4:《每周關注》(刊物名)
示例5:《人民日報》(報紙名)
示例6:《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文件名)
2. 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
示例1:《漁光曲》(電影名)
示例2:《追夢錄》(電視劇名)
示例3:《勿忘我》(歌曲名)
示例4:《沁園春·雪》(詩詞名)
示例5:《東方欲曉》(雕塑名)
示例6:《光與影》(電視節(jié)目名)
示例7:《社會廣角鏡》(欄目名)
示例8:《莊子研究文獻數據庫》(光盤名)
示例9:《植物生理學系列掛圖》(圖片名)
3. 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件名。
示例:我讀了《念青唐古拉山脈紀行》一文(以下簡稱《念》),收獲很大。
4. 當書名號中還需要用書名號時,里面一層用單書名號,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
示例:《教育部關于提請審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的報告》
? 常見錯誤
1. 濫用書名號,隨意超出應用范圍,如品牌名、證件名、會議名、展覽名、獎狀名、獎杯名、活動名、機構名,也用書名號標示。下面的書名號均有不當之處: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永久牌》自行車‖《桑塔那》轎車‖頒發(fā)《身份證》‖持有《經營許可證》‖附有《產品合格證》‖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填報《職工下崗登記表》‖組建室內樂隊《愛樂女》‖榮獲《百花獎》‖舉辦《喜樂杯》足球賽‖《科技日語速成班》招生‖召開《'99油畫藝術研討會》‖《法國近代藝術展覽》開幕‖已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采用。
2. 建筑或單位用書名號標示。下面的書名號均使用不當:
參觀天壇《祈年殿》‖住在《北京飯店》。
3. 書名號里面的名稱和原名稱不符,或者將選題內容與篇章標題混為一談。下面的書名號均使用不當:
(1)摘自《半月談內部版》第5期。(“《半月談內部版》"應改作"《半月談》(內部版)")
(2)《人民郵電報》刊發(fā)了這篇文章。("《人民郵電報》"應改作"《人民郵電》報")
(3)有個同學說,老師教他們,以后再遇到《責任》之類的作文題,按照"談談孔繁森,批判王寶森,想到錢學森,聯系中學生"的程式來寫,保險不會豁邊。(書名號應改作引號)
(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